学院动态

大学“最后一课”,当匠心独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16浏览次数:26

    “我走了/心一直在那里/伺机回到温润我的青春”“来的时候/我已经走了/这里终将变成我们共同的曾经”……这是近年来流行的“毕业三行诗”。诗歌中,毕业生们感怀青春、展望未来。
  对于大学生来说,入学与毕业是最具特别意义的时刻,因此,每年的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也是令媒体最为关注、高校最费思量的。

   从多年前的将所有毕业生集中在一起,校领导讲话、拨穗儿、照相,隆重却略显单一,到近些年来的形式多样、活泼创新,高校毕业典礼的风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而无论怎样变,大学的初衷始终未变,毕业典礼是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后一课”,这一课,当意义深远、匠心独具。

   典礼应以育人为内核

   先来看两个场景:

   “……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积人文之底蕴,昌法治之文明。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奋斗终身”几千名毕业生,身着学位服,手扶胸口,在校旗下重温入学誓词,品味誓词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与公共精神,感受自己的初心。这是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幕。

  邀请毕业30周年、50周年的校友返校观礼,其中几位还将在全场师生的掌声中到主席台就座。典礼过程中,毕业生为老学长佩戴“北大人”徽章,毕业校友代表与毕业生分享人生感悟,通过这种互动,力求激发校友与毕业生的感情共鸣,让北大人为国家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奋斗的精神代代传承,这是今年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将要进行的议程。

  之所以有如此设计,在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看来,是因为“大学的典礼教育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法大人要用自己的德才学识、聪明才智去推进国家的法治昌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造福人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也指出,毕业典礼是对法大办学目标、育人规格的再次升华凝练,是最后的、难得的对毕业生法大人身份和所肩负历史使命的再次强化教育引导。

  从“毕业典礼”到“毕业季”

  和以往不同,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短暂的毕业典礼“升级扩容”为历时一个月的“毕业季”,力求开展更为丰富的活动,充分地给予毕业生追忆过往、展望未来的可能。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五个行动重温匆匆那年”主题活动令人印象深刻:遇一回京师十景,让毕业生展示眼中最美的学校景致;摄一张跨古逢今,将老师大的明信片与年轻的自己拼接在一起,感受学校的历史感与厚重感;寻一番当年迷途,重走校园小径,追忆青葱岁月;寄一封相思尺素,为毕业生免费提供明信片,鼓励毕业生用文字致谢恩师、回赠父母;理一遍日栖夜宿,最后给宿舍做一次大扫除。

  中国农业大学则精心设计了“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毕业纪念封设计征集活动,典礼当天,在场馆内布置邮筒,学生可提前或现场完成《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典礼结束时现场投入邮箱,投递给未来的自己。

  中央美院今年首次将“毕业展”变为“毕业季”。将校园各处公共空间都开辟为展场,840多位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同时展出,历时一月。

    “毕业展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都是件大事。过去的毕业展,每个专业分不同时段展出,每个时段不足一周,不要说社会大众、艺术机构,连学校内部师生都很少完整看一遍。这样的展览方式,无意中拒绝了全方位的参与、交流,将自己封闭了起来,只满足专业院系自我观摩和评估,缺乏不同专业学科间的认识、了解、借鉴和学术交流探讨,也没给社会提供全面认识、了解美院教育状态的机会,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大学教育,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这样的名校发展的要求。毕业展示方式的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毕业季’的概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中央美术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苏新平介绍。

   “毕业季是临近毕业时段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学活动。包括毕业展、毕业典礼和一系列有社会大众、文化艺术机构参与的活动,一般为期一个月左右。这种毕业季的方式在国际知名院校里早已采用,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名校,毕业展览的方式早就不再局限于美术馆里面了。一个月的毕业季,不仅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思考、实践以及教学成果的评估、检验;更重要的,是向全社会展示学校教学现状,让学术界、艺术界、艺术机构、收藏家等各方面认识和关注学生的艺术成果。今后毕业季要成为常态,成为品牌,成为学校的节日,也成为城市的节日。”苏新平说。

  校长致辞,故事中品味人生

  每年的毕业典礼,校长致辞都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大餐”。2015年的校长致辞也颇可圈可点。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以说故事的方式给毕业生上了“最后一课”,他送给毕业生们“感恩”“理想”“担当”六字。“我希望同学们能常怀感恩之心,尊重他人。就在前两天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你们的法学院博士师兄的言行深深打动了我。”陈雨露说,“这位博士生的父母从外地赶来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但父母站在礼堂门外羞于着装简朴不肯进来。他们从农村回到城市后又遭遇了下岗,生活很艰辛,但一路支持儿子的学业22年。当这位同学走上台发言时,他说,‘此刻,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爸爸妈妈!学校的礼堂这么大,我要带父母来看看,而且想让大家都看到他们。所以,今天我有一个心愿,我请求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为父母鼓一次掌。’”

  “一次,启功先生来到出售假冒他书画作品的铺子,有人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功听了,微微一笑,‘比我写得好’,过了一会儿,启功改口了,‘这是我写的’,事后,启功向人解释,‘人家用我的名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用这样的故事,鼓励毕业生有宽广的胸怀。董奇校长还将对联“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赠予同学,意在提醒同学们做人做事诚心诚意,平和平实,持之以恒。

  就这样,在故事当中,在难忘的毕业典礼当中,毕业生感受着校长们的良苦用心与谆谆嘱托。

  期待更多的大学“最后一课”,匠心独具,意味悠长。(记者 赵婀娜)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