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金字招牌”要挤水分 “挂证族”日子不好过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12-29浏览次数:83

    “以前挂一年最少也有6000多块,现在也就2000块。”山东德州的小祁吐槽说,他是传说中的“挂证族”一员,三年前考下了国家二级建造师证书,并“出租”给建筑企业,受行业不景气和国家整顿资格证书等因素影响,今年“租金”大幅下降,这让他有些郁闷,对准备多时的一级建造师考试也有点意兴阑珊。
    “挂证族”日子不好过了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唐先生也是一名“挂证族”,他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稳定又清闲,他充分发挥自己善于考试的特长,考下了多本“含金量”颇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出租,“高的时候每年能收入四五十万。”
    但风向对“挂证族”越来越不利了,这几年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证书挂靠行为的检查与处罚力度,而今年从人社部传出的2017年社保将全国联网的消息,更让他们如芒刺在背。
    由于社保没有全国联网,许多企业为了资质保级或者升级,采取“借用”“挂证族”资格证的办法应对,这正是“挂证”滋生的根源,“一旦全国社保联网,我手头这些个证书只能摆在家里的玩意儿了。”唐先生笑着说。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包括准入类和水平类两种,由当时的劳动人事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设置。此外,各地方、各部门也自行设立了大量职业资格,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至少有1600种。
    不可否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何要改革
    用人单位招聘时比较看重某些证书,加上很多行业企业大量租用个人职业资格证书,租金不菲,证件出租变得有利可图,由此催生了大量的“考证族”。尤其是大学生,有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拥有资格证书的数量,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他们为考证投入的金钱精力更难以估算。
    但很多证书并没多大用处,而且各部门、机构推出的认证种类繁多,认证交叉重复,证书的权威性难以判断,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加上隐藏其中的资质作假等现象,屡屡被社会所诟病。
    “认证项目确实是太多了,重复量也大,有些本是水平评价类的,也被归入了准入类。此外,考试和培训分离、鉴定和培训分离做得不够,有些部门在监督管理上做得不够好。”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表示,减少和取消职业资格项目势在必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资格不能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
    据了解,去年以来,国务院分四批取消了211项中央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我们还在筹划第五批,第五批完成以后减少的工作就告一段落。” 汤涛说。准入资格的“金字招牌”正在被痛下杀手,挤掉其中的多余水分了。
    国内某大型职业教育机构创始人欧蓬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是做资格证书培训的,但特别支持国家取消一些证书项目的做法,“有些证书价值确实很低,而且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必要的考试加重了企业和员工的负担。”
    构建更科学认证体系是下一步目标
    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姚裕群看来,减少和取消这些认证项目,是与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人力资源体制市场化思路相适应的内容,取消不是终点,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科学的资格认证体系才是最终目标,“当然,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姚裕群介绍说,目前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是上世纪90年代学习借鉴英国的职业资格体系,结合中国国情所建立的,“我们并不是按照某个模板所造出的全新内容,而是把我国劳动、人事长期形成的管理标准方面的东西套在这个模板上。而且即使是英国的体系,也不是完全科学的。”他认为,需要进一步科学化,从国家层面来说,该精简的要精简,该改革的要改革,消除一些行政部门及相关组织在考证方面以权谋利的不当行为,但应当管的还是要管和管得更好,也就是说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汤涛透露,改革是全方位的,当前除了清理取消中央部门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督查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取消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外,未来还将加强监管,着力解决“挂证”、“助考”、“考培挂钩”等问题,制定行业组织(比如协会、学会)有序承接职业资格具体认定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职业资格管理。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职业能力建设研究室主任袁良栋认为,改革过程需要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首先完成职业资格科学合理分类,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严格控制进入目录的清单数量;然后完善进入国家目录清单的职业标准修订;最后选择条件好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分批开展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试点,逐步完善并扩大试点等。
    在精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影响到一些部门、考试机构,包括那些已考取资格证的考生利益。汤涛表示,相关的善后工作比较复杂,总的原则是要贯彻国务院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总体要求,并考虑历史和现实情况。既要清障,又要搭台,使相关政策能够衔接配套,为人才发展留有通道,人才评价服务不能断档。
    对已考取证书但被取消认证项目的那部分考生,姚裕群认为,即使今后一些证书不再作为强制性的要求,但它其实仍然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体现,社会上一般还是可能“认”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是会把证书作为标准或者参考,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持证者在就业方面肯定有优势。退一步来说,通过考证的学习过程,对个人综合素质也是一大提高,“俗话说艺不压身,不能说证书取消就吃亏了。”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