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小广最近在中欧同学毕业周年班庆的一次内部演讲上分析了未来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走势。
王小广认为,经济下行调整还得持续三年,2015、2016年这两年恐怕是经济最艰难的两年,未来的形势很严峻,7%不是底,真的会跌破7%。目前经济调整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房地产。经济调整到底会持续多长时间调多深要看房地产。
不过,王小广并非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希望,他指出最近总理说“深刻的结构变化”,就是指服务业的发展形势较好,有巨大发展潜力。王小广甚至认为,不久消费可能真的会替代投资,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他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他发现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收入、消费这三组数据的增长趋势是一致,没有矛盾,所以,是比较可靠的宏观信息。
到了2017年、2018年经济可能有些起色,也不是指经济增长会有明显上升,是指增长速度在6%-7%之间稳定下来了,各种价格指数趋稳,像PPI有可能转正,房价、房地产调整也趋缓,而同时,经济结构在继续优化,企业效益将转好,日子比较好过。
对房地产的走势,王小广认为,去年的上涨和今年的调整都没有政策的推动,中央政府没有直接出台刺激房地产的政策,说明这次调整是内生性的。未来几年的时间要校正整个十年的房地产泡沫。2015年、2016年、2017年这三年会是房地产调整压力最大的。
王小广这么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新一届政府出政策时就没想过放松货币这个事,或者根本不愿意这么做,首先就把过去的老方法排除了。经济学家黄益平讲克强经济学的三个特点是:不刺激、去杠杆、结构改革。王小广认为,这个解读是对的,不刺激是克强经济学的典型特征。
对北京房价,他认为还有较大的向下调整空间。
最后,王小广指出,现在每年仍新增加2-3万亿剩余流动性,过去大多流入房市,今年房市新增资金不到3000亿,还有很多的钱要找出路。大部分资金在观察,有一部分开始流入股市,这有可能造就一个大牛市。
以下为王小广的演讲实录:
观点摘要:
2015、2016年这两年恐怕是经济最艰难的两年,未来的形势很严峻,真的会跌破“7%”
目前经济调整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房地产。这到底会持续多长时间调多深要看房地产。
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收入、消费这三组数据的增长趋势是一致,没有矛盾,这是比较可靠的宏观信息。
中国发展的希望在服务业上。最近总理说“深刻的结构变化”,就是指服务业的发展形势较好,有巨大发展潜力。不久消费可能真的会替代投资,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目前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国家可能怎么定经济发展的目标,现在发改委、国务院正在研究,明年增长目标、明年的发展重点现在也在研究,都还没有最终成形,我也参与了一些咨询活动。现在我讲讲我的一些看法。
中国经济还未见底 2017年会有起色
经济已经连续第三年下行。三年来GDP增长率从8%往7%做下滑运动,下降1个点花了三年。回忆一下过去,2010年GDP增长速度为10.4%,2011年下降一个多点到达9.3%,2012年比2011年下降了1.5个点,GDP增速为7.8%。就是说2011、2012年调整的力度很大。从2012年之后,经济速度下降的幅度很缓慢,2013年7.7%,2014年预计GDP增速为7.3%,三年下调还不到一个点。大家不太接受增长的调整,所以给新一届政府施加很多压力,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去年的区间调控、今年的定向调控都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响应市场给的压力。也部分缓解了经济下滑的趋势。
大家很关注,到底中国经济底部在哪里?
我的感觉,中国经济调整仍然没有结束,还要往下调,7.3%绝对不可能是底部。2012年四季度增长速度达到7.9%,很多人千篇一律预测2013年中国经济要上去,上到8.3%、8.5%……最高的预测是9.3%。当时,可能只有我一个人预测2013年经济不是上而是下,GDP增速在7.5%左右。我总能说对的原因是,我深刻理解趋势变化,有一套分析趋势的好方法。
大概什么时候能够调整到位,估计还有两年时间,2015、2016年这两年恐怕是我们最艰难的两年,前两年很辛苦,但都不会有2015年和2016年辛苦,未来的形势很严峻,真的会跌破“7%”,2015年目标估计在“7%”左右,“7.5%”肯定没有办法保持的。
到了2017年、2018年可能有些起色,这个起色也不是经济增长会有明显上升,是指增长速度在6%-7%之间稳定下来了,各种价格指数趋稳,像PPI有可能转正,房价、房地产调整也趋缓,而同时,经济结构在继续优化,企业效益将转好,日子比较好过,我认为届时将会出现这么一个变化,不是增长速度会上升。差不多调整到位的时间是2016底,最晚2017年,这是我的一个估算。
宏观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周期、发展阶段三大因素决定中国经济趋势
这么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我的根据是三个因素:第一,研究宏观经济一定要研究经济周期。过去我们周期律是“3上8下”,即“38定律”,逢3的年份必上逢8的年份必调。但2013年这一周期律被打破了,没有“上”,而是继续“下”,是因为前提变了,2010年增长率太高了,导致“十二五”规划目标过高,成为“高规划”,而3上的条件是“低规划”;还有,就是我国经济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现在讲“新常态”。高增长期结束了,进入到“中速”或“中高速”增长期。从周期因素看,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调整并没有结束,只是人为地把调整期延长了。
第二个因素就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世界经济也有个周期,我叫做四十年周期。20年繁荣20年调整,到2008年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大的长期的周期性调整期。
这两个因素都还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发展阶段。这是判断经济形势的第三个因素。怎样理解我国已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呢?简单说就是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了新台阶。世界的经验表明,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2008年按照世行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3000美元是中等收入水平,现在可能4000美元算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经济增长率要调整,这是有规律性的,没有例外。那会调到什么位置呢?研究发现,要下调30%-40%,这也是普遍规律。从上一个阶段转到新的阶段,GDP增长会有30%-40%的递减,那我们过去30年平均增幅10%,即要调至6%-7%这个区间,这是由发展规律决定的。
分析中国经济趋势,一定要认识到发展阶段的变化。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2014年快达7000美元,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中国经济区域之间发展水平不太一样,从增长水平来讲,分三种情况:一些地区刚刚达到3000美元,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一些地区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还有一些地区已达中高收入水平,像北京、深圳地区人均GDP达到了一万五或者两万美元。像高收入国家,如美国人均收入达到4万、5万美元,经济年增长率3%就是高速度了。日本曾经在低收入的时候跟我们一样经历过高速增长。所以,经济增长率是随着发展水平或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全国可能分三种类型,处在三种不同的阶段,增长特征非常不一样。
最近我到北京市发改委开了一个咨询会,北京1-3季度投资增长速度是6.9%,全国前三季度投资增速是16.1%,北京投资增速不到全国的一半,北京的投资明年可能面临着零增长。导致北京与全年或其他地区的差异的原因,就是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了中高收入水平。
经济成长过程类似人类成长过程
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速到了新阶段、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会降下来?我经常做一个比喻就是讲人的成长和经济成长的过程是一样的。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增长点,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为了这个,我去年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发展新阶段和模式转型》,其中有一章专门讲新的发展阶段。人的一生成长大致分四个阶段,0-5、6岁,为婴幼儿时期;6岁到高中毕业大概十年多一点,为青少年时期;高中毕业以后到退休,这个漫长时期叫青壮年时期;退休以后进入老年时期。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成长性,不同是成长特征。
人第一阶段的成长是什么呢?为什么生下来不会走路?因为人是智力动物,第一件事情是长脑袋,人生下来比例是很失调的,脑袋偏大,其他的器官发展不是很好,人首要的成长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把脑袋长成熟,所以资源大部分配置在脑袋上。这是人成长第一个阶段的最显著特征。这有什么科学根据呢?孩子从母体生下来以后第一年,人脑细胞扩张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是10倍以上的成长,也就是一岁的时候他的脑发育大概已经完成了7成至8成。到5-6岁的时候人的脑子完全成熟。所以,我说,会说话是很重要的,但会走路不算什么,因为动物生下来就会走路。
人成长到第二个阶段,因为需要一定的个子和力量,所以他要长个子,就像之前中国经济进入高增长GDP规模扩张的阶段,人到了13-14岁时,身高长得特别快,实现人的规模扩张。即人的成长第二阶段的特征就是长个子,实现扩张规模。
18岁个子长到1.7、1.8米了,个别人长到1.8米以上,长个子阶段结束了,人还要不要成长,当然要,但不长个子长什么呢?这时主要是长知识,长能力,长视野,这是人的新成长阶段,进行了质量成长阶段。成长的标准就是知识、能力和视野的不断积累,增加。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实际就是人第三阶段成长的最主要两条路径。西方为什么会有产业革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喜欢玩,喜欢周游世界,到处旅游观光,他们视野越来越开阔,见多识广,有比较,知道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哪些方面先进,哪些方面落后。而中国人的生活模式有个毛病,因为长期挨饿,长期吃不饱穿不暖也没住好,所以进化的结果就是我们太看重物质层面的东西,过度讲究吃喝住,没有把更多的视野放在玩的需求之上,玩的需求开发才能开放性和创新性,社会才能不断进步,科技进步由此产生,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是什么样的生产者,企业家的目的是挖掘人的消费潜能赚钱。
经济发展也是一样,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规模扩张的速度将下降,但质量效益增长会加快,提质增效代替数量扩张,成为发展的主要内涵。所以,中国经济速度递减是一种内在趋势,规律,然后一定有新的因素来推动我们经济增长,比如结构优化、提质增效,这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不好的,可能是更好的。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得到更高的回报,是一个效益递增的阶段。经济增速从10%降到6%、7%这是必然的过程,不可能再回到什么人都能够赚钱,很轻松赚钱的阶段,中国要进入主要靠能力、知识、眼光赚钱的阶段。
投资下跌多久多深主要看房地产
还有一个角度来可以分析经济增长趋势。关于今年的中国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一种典型特征,但下行并不是所有的宏观指标或微观指标都下行,要分类分析。要看增长,更要看结构变化。总体来看,要对三组指标分开分析。一是有一组坚定的下行因素,是趋势所然;二是另有一组变量不再下行,甚至在开始上行,主要是结构优化。三是有些因素增长很不稳定。
从总需求角度讲,2014年下行的最主要因素是投资下行。投资下行是什么逻辑呢?投资上一轮增长从2002年开始上升,到了2012年,投资增速持续10年保持在20%以上,中间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但投资一直没下来,我们反金融危机的利剑就是靠四万亿投资,靠宽松政策,把投资拉上去又撑了四年。但之后撑不住了,到2013年就跌破了20%,当年全社会的投资增长速度19.3%。
这个趋势跌破了以后就不可收拾了,肯定会继续往下跌,跌到什么时候为止?
前期带领投资下行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制造业。许多投资品价格下跌,需求放慢,搞重化工业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哗哗往下掉,现在也不能说它调整到位了,前期主要是这方面调整。从今年开始主要是房地产投资下降,房地产把投资从上年增长19.3%,拉到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资增速为16.1%,估计2014全年增长15%多,不可能超过16%,四季度不可能上升,因为房地产还在往下降。房地产又会拉动一些重工业继续往下降。现在下行的压力是很清晰的脉络,就是投资下行,投资下行则由于房地产的下行,伴随着制造业下行。因此,目前经济调整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房地产。这到底会持续多长时间调多深要看房地产。
增长速度高低主要是决定于投资,GDP目标明年定在7%的话,投资增速估计不能低于10%,低于10%可能离7%的目标就比较远。当然投资10%增速可能还不是底部,会跌破10%以下。今年投资增速15%-16%,明年可能在10%-15%之间,可能12、13%,这样明年GDP在6.8%-7.1%左右。
第二,出口非常不稳定。多年来出口增长与2007年前的情况不一样,时高时低,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乏力,时好时坏,加上现在的订单都是一些短期订单,再加上国际政治、油价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别指望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它能保持和GDP同步,没有什么太大的抑制作用就不错了。
服务业、消费逆势稳定 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第三,亮点在什么地方。总理每次只要讲到这个问题,必讲就业比较好,服务业、收入形势比较好,他没怎么说的就是消费。我做了一个比较研究,跟1998年那次调整来比较,消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从今年前9月的数据、2013年、2012年的数据来看,消费形势较好,增长有较强的稳定性,这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亮点。估计今年全年扣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实际增长为10.7%左右,去年和前年都是增长11%多一点,这三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特别是2013年和今年受反腐、八项规定对高端的消费,包括餐饮业、会所这种消费影响很大的情况下,消费还能保持这个速度我真的很意外。按照以往的经验类推,消费肯定会降下去,但是,它没有。
为什么消费比较强劲?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就业比较好。就业比较好又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决定就业的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两年新一届政府特别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金融、税收、工商制度改革、商市制度改革都明显促进了创业和就业增长。
但就业好根本上的原因我认为还是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处于一个拐点上,从去年开始服务业的比重开始大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
所以,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特别是服务消费增加。就业形势好也意味着收入增长比较稳定,就业水平高了,收入增长就会比较快。统计局公布的就业、收入、消费这三组数据的增长趋势是一致,没有矛盾的,这是比较可靠的宏观信息。
中国发展的希望应该在服务业上,毫无疑问,创新、创业,更多要投资服务业,想想怎么在服务业上赚钱。这完全是一种重大的结构变化。最近总理说“深刻的结构变化”,就是指服务业的发展形势较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结构的优化,特别是服务业、就业、消费的增长会为中国经济提供很强的支撑,因此,我相信,不久消费可能真的会替代投资,成为推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我们不能再抱着投资不放,投资要靠消费驱动。继续不惜代价地去刺激投资,像过去再搞个四万亿的投资,能有好结果吗?只能增加更多的产能过剩,增加更多的市场扭曲,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现在应该把政策重点放在促进消费、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上。
也因为有消费支撑,中国GDP不太可能跌到6%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