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湖北已获批全国第三批自贸区 拥抱自贸区改革高地再出发

发布者:sfzx发布时间:2016-09-26浏览次数:391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8月下旬,湖北正式获批全国第三批自贸区。

  至此,长江中游,一个占地120平方公里,涵盖武汉、宜昌、襄阳三地的改革“试验田”,拉开建设大幕。

  两年磨一剑。站上新起点,湖北正凝神聚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荆楚大地,一股新的发展热潮加速形成。

  紧锣密鼓 重点改革依次启动

  人行武汉分行负责人异常忙碌。走企业、下车间,了解跨国公司、异地企业对自贸区的金融外汇政策需求。

  金融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前沿。一度,为享受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捷,我省一些企业甚至专门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商贸公司。“下一步,将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支付结算、外汇管理、科技金融等领域寻求突破。”人行武汉分行表示,作为湖北自贸区的特色品牌,科技金融创新将迎来新一轮改革举措。

  紧锣密鼓推进的,还有海关监管体制改革。

  作为自贸区建设重要承担部门,过去两年间,武汉海关成功复制上海自贸区13项制度,数量居中部地区前列。其中,“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新政,让我省企业也能享受上海自贸区式的通关便利。

  自贸区的获批,让“前所未有的贸易便利化”,成为企业的新期待。

  武汉海关表示,现阶段,将着力深化特殊监管区域的优化改革,推动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二期、襄阳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下一步,则将探索“非禁即入”的管理制度,力争打造出可在全国复制的自主创新制度。

  简政放权,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两年先行先试,我省主动“瘦身”,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仅保留265项。

  省编办表示,对应自贸区建设的新要求,还将继续简政放权,探索向自贸区实行优先放权和差异性放权,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开放红利。

  目前,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均已制定改革推进方案。随着自贸区整体方案的完善,以投资管理体制、贸易转型升级、金融领域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政府职能转化等为核心,一场全方位的改革将在全省加速推进。

  先行先试 争做“改革高地”

  9月,走进“三峡门户”宜昌,开放活力扑面而来。

  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刚刚通过国家验收,迎来封关运营,宜昌综合保税区同步启动申报。

  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加紧推进,新开通的多条国际客运包机航线,让这里成为中西部同等城市境外直航点最多的城市。

  临空经济区内,年初成立的贝迪克凌云飞机维修基地已投入运营,一条涵盖飞机维修、组装改装、航运、低空旅游等新兴产业链,加速形成。

  城市的活力,得益于决策者对改革的推进力。

  2014年4月,按照省委部署,宜昌率先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在市场准入、投资准入、行政审批等六大领域实施制度创新。

  两年探索,一路争先。其中,在全国率先推行的“三证合一”,企业设立登记时间比上海自贸区还要快2天。宜昌高新区成立的综合执法局,开全国“授权执法”先河。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随着自贸区的获批,宜昌制度创新再迈一步,谋划中的70条自主创新改革清单,涵盖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创新创业等6个领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做“改革高地”而非“政策洼地”、做“苗圃”而不做“盆景”。

  自2014年3月启动自贸区申报以来,我省先后三批发布185项改革新举措,从一枚印章管审批到首晒省级权责清单,从下放部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权到实施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制……多个领域的先行先试,让内陆大省一跃成为开放高地。

  在武汉片区,25项拟先行实施的改革试验事项已率先拟定。作为先行先试区域,过去两年,东湖高新区共实施完成改革事项127项,形成制度性成果80项。今明年,将在投资、贸易、金融、创新创业、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大胆探索。

  在襄阳片区,自贸区项目建设和制度创新储备已经启动。在继续实施“三张清单”“三个一”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一系列围绕制度“痛点”展开的改革事项即将出台。

  主动作为 抢占产业高地

  两则信息,让东湖高新区成为全球人才的焦点。

  去年底,启动“光谷合伙人”计划,6亿元产业基金,面向全球引进顶尖创新创业者和投资人。

  数月后,在美国硅谷圣荷西市设立离岸创新平台,光谷和硅谷之间,首次搭建起创新创业的互通桥梁。

  创新举措,源自主动作为。

  自2014年启动先行先试以来,东湖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战略,在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展开二次创新。12大类、127项改革举措,既涵盖行政审批、扩大开放,更特别强化科技创新、科技金融。

  三环集团是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一直为身处内陆而苦恼,将国际贸易公司开设在上海自贸区。为此,东湖高新区借鉴上海自贸区政策,创新推出先批后审、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让企业享受与上海自贸区同等“待遇”。一批企业因此重返武汉。

  光谷高校多,智力资源密集,但科技成果转化难。东湖高新区就推出“黄金十条”“光谷创业十条”“互联网十条”等引领性政策,吸引和激励创新创业者和投资人。

  以智慧和勇气主动作为,改革创新,就能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今年上半年,东湖高新区新注册市场主体8166家,增长42%;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66家,累计注册企业逾4万家。存储器、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自贸区的获批,让武汉和东湖高新区迎来更广阔的改革空间。武汉市表示,下一步,将结合现有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力量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自贸区建设的武汉优势和武汉特色。


信息来源:http://www.hbdofcom.gov.cn/swdt/swyw/43684.ht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