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人民日报》是1978年发行的,那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5月14日上午,在威斯尼斯人wns2299cn官网版的一堂思政课上,该校教师种爱凤向同学们一边展示泛黄的老报纸,一边生动地讲述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故事。
种爱凤老师讲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在课堂上,她除了展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特殊时期的一些老报纸外,还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重要历史时刻的近百张老照片、100多张老粮票、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纪念章、合作社的社员证等,并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一一传阅。
“快给我看看这是什么?”“老师,为什么那时候人们要凭各种票来购买物资,甚至还用洗澡票来洗澡?”看到这么多有着特殊意义的老报纸、老照片、老粮票等物品,同学们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争先恐后地想拿到这些物品一看究竟,并迫切地想了解这些老物品背后的故事。整个课堂一下活跃了起来。
看着同学们热切的眼神,种老师开始娓娓道来。她告诉同学们,小票证折射中国发展大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短缺,商品供应比较匮乏,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只能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发行粮票、布票等。而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人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种商品供应日益充足,票证配给制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那么改革开放是谁提出来的?又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呢?”种老师从老粮票的故事讲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又讲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分田到户的故事,进而延伸到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贡献,由此引导学生们深入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以前我们大多是从书本或者各类媒体中了解改革开放的故事,这次课堂上亲眼见到这些‘老物件’,听老师讲述它们背后的生动故事,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历程,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应用技术学院2023级学生胡海彦课后激动地说。
“在给同学们展示这些‘老物件’的过程中,能够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服感。”种爱凤老师表示,今后还会推出更多“沉浸式”“趣味性”“年代感”的思政课,努力把思政小课堂同历史、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让思政课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杨培 蓝静)
(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