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赛金牌选手杨山巍:普通岗位也能成就大国工匠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8-12-14浏览次数:654





沉甸甸的金牌

那天晚上,当主持人宣布车身修理项目金牌获得者:“China, Shan Wei Yang”,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脑海中突然闪现400多个日日夜夜挑灯训练的画面,闪过教练、老师们一张张殷切的面孔。

当我身披国旗,跑过半个体育场,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看着现场热闹欢呼的人群,望向遥远的东方夜空,我百感交集。

有苦尽甘来的感动,有满腔想要诉说的感恩,有幸运生逢其时的感慨,更有对日新月异、日渐强大的祖国的自豪。如今,每每回想起闭幕式那晚的情景,依然会心潮澎湃。

金牌,沉甸甸的,它凝聚着整个团队为之付出的日日夜夜。

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比赛的赛程为4天,有效比赛时间为22小时,大赛要求选手在一辆车上完成车身测量与校正、结构件更换、非结构件更换、板件修理等模块的操作。

这是对选手技术技能、耐力和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等综合实力的考验。

古人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22小时的背后,是一支钢铁团队几年的匠心磨砺,这其中的故事,我想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字来与大家分享。




摘取桂冠

从小喜欢制作汽车模型,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进入杨浦职校车身修复专业继续学习,也由此与世界技能大赛结缘。

2014年,我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项目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5年,18岁的我成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集训队的一员,艰苦的训练从那时就已经开始。

可是,在最后二进一淘汰赛中,我以0.5分之差与第43届世赛失之交臂。我心里有遗憾,但也意识到,职业技能的沉淀不是一朝一夕的比赛能促成的,而是漫长且扎实的积累,需要铁杵磨成针的坚韧。

当机会再次来临,我毫不犹豫地再次回到杨浦职校实训室,加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队。

这届比赛有两个板件对焊缝要求精度误差在2-3毫米之内,分值为2分,我最终拿到了1分。看似得分并不高,但在所有22位参赛选手中,只有我一人做到了。

还有部件切割的比赛环节,基本功扎实的我,同样做的完美。截至常规比赛时间结束,只有3位选手全部完成比赛内容,我凭借精细化的操作,最终以领先第二名3分的绝对优势,摘取桂冠。




严格到了“病态”的地步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界奥林匹克”,竞技水平和训练规格要求非常高。而我对自己训练的要求,也严格到了“病态”的地步,教练允许有2毫米的误差,我就规定自己的误差必须小于1毫米。

门板修复一般用手摸、尺量,而我用强光灯照在门板上,一点一点地寻找不平。每一次看似简单的敲击,我都要反复练习上百遍,力求每次都能做到分毫不差。

本届车身修理项目比赛试题的反复变化,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新挑战。

就在我第三次练习完整流程模拟训练时,世赛网站又公布了新增配件,更换配件需要用胶粘铆接,在汽车底盘上钻孔。但是,要在汽车底盘上钻孔谈何容易?底盘是汽车最坚固的部位,一般钻头是无法钻进的。

此外,底盘位置不容易接近,即使用测量平台,人只能歪着脑袋,斜侧身体进入。双手也无法同时使用,只能单手拿着焊点分离钻。

当天晚上,我立即开始练习。然而,由于底盘硬度过大,平时训练使用的普通钻头无法穿过底盘,钻头一个接一个报废。

教练团队开始寻求校企合作的上汽集团、江南造船厂、奔驰上海培训中心、日产4S店等行业专家的帮助,我们尝试了超高强度钢钻头、含钴钻头、定位铣刀,最终成功实现底盘钻孔。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要让钻孔的孔径和尺寸到达工艺标准,仍需要反复练习。每一轮训练,我都带着面罩,拿着焊点分离钻,侧身于底盘下2小时,钻出100多个胶粘铆接孔。

在狭小的空间内,我长时间保持固定的作业姿势,肌肉拉伤,腰痛使我坐立难安。

实训室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废料,是我刻苦训练的见证。据不完全统计,集训期间,训练磨损的各种钻头达300多个,消耗的各种打磨片近1000片。

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才为我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匠人匠心

世赛比的不仅是职业技能,更是职业素养,所谓匠人匠心,就是不停止对精益求精的追求,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我们整个车身修理团队的理念就是:五星标准只能得到四星评价,只有超五星的要求,才能得到五星超越。

着眼于出精品,用一流标准努力追求卓越,勇于登高望远,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做出成绩,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理想。

世界技能大赛采用开放办赛的形式,比赛全程向公众开放。特点是,在比赛期间会有各国专家围观,甚至还有观众录像。场面将会变得十分嘈杂,在这种情况下,选手如果没有出色的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很容易被外界干扰。

2017年9月的某天,我在做整车完整流程模拟训练时,教练组设置工具故障,学校也安排了其他专业的同学轮流参观,周围还有摄像机移动跟踪拍摄,我必须排除一切干扰,按照自己的节奏,冷静操作每一个环节。




其中特别难忘的,是2017年10月6日即将出发的前一天下午,世赛网站公布的部分试题突然又有更新,结构件更换模块的前纵梁,改为车身A柱,而这个部位是往届比赛中,都未曾涉及过的内容。

距离出发时间非常紧迫,专家教练团队迅速集合,召开技术分析会。连夜指导练习拆解A柱,研究内部结构,模拟损伤样例,制定修复方案。

当晚的加急训练,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四点多。离开训练场时,天色已经微亮,晨光熹微,我心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随着黎明悄悄来临。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更为残酷的是,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赛题、赛程和赛场环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正式开始前,每个选手都要抽签来决定各模块的先后操作顺序。比赛内容也是比赛当天才能知晓。比赛期间的耗材、车型也多次发生变化,对选手的比赛策略和赛场应变能力,更有较高要求,以至于最后只有中国、瑞士、英国三个国家的选手最后完成全部规定比赛内容。

如果说,这枚金牌是镶嵌在王冠上的钻石,我只是最后去采撷它的人,荣誉属于每一位为之奉献的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每位技能人才在回到各自学习、工作岗位后,都陆续开启了个人人生的新征程。我目前是上汽集团的一名一线员工,这是我新生活的起点,也是个人为“中国智造”贡献新力量的原点。

踏实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每一步,激情筑梦,我将继续为中国制造奋力拼搏。(杨山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