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简报  2010年度

创新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2010第3期)

发布者:gls   发布时间:2010-09-10 浏览次数:275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科研简报

科研部             4期(总第18期)         20100909

创新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项目成果介绍

                

管理系肖志雄副教授等承担的2008年院级科研项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2009年年底如期完成。

该项目在调研和走访、查找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系统思考和单个经济主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把武汉城市圈的现代服务业作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并给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与对策,对政府制定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该项目围绕以上研究内容,发表学术论文3篇,研究报告1份。其中《武汉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于20092月在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苏商论》上发表,《加快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于200911月在《商业经济》上发表。另有一篇论文《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的创新研究》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城市问题》2010年第7期上。为了宣传成果,扩大成果的影响力,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及其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它具有五大基本特征:(1)现代性。主要指服务业在传统服务业基础上的现代化改造和提升;(2)知识性。即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3)高技术性。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是现代服务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4)高增加值性和集群性。即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使服务过程产生知识的增值,而且可以产生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各种服务相互融合的聚集效应,引起服务的大幅度增值;(5)创新性。即在时间上是现代兴起的或从过去演变而来的,是对新的服务领域进行开发和拓展。

现代服务业所具备的特征使得它对“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突破“两型社会”建设的资源约束瓶颈。现代服务业一般是一些高知识性与高技术性的产业,如金融业、咨询业、信息产业、物流业、教育培训等,这些产业都具有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特点,有利于节约资源。其次,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减轻“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压力。现代服务业中的另外一些产业,如商贸业、旅游业、会展业、餐饮及酒店服务业等,污染小,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对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现状的客观分析

课题运用SWOT分析法、经济引力模型,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明地梳理了武汉城市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1)优势: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产业发展比例较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力强;空间再布局相对容易;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劣势:圈内各城市间的作用强度不均衡;现代服务业质量水平不高、规模偏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的制约;产业发展经验不足。(3)机会:政策导向明确;宏观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契机。(4)威胁:经济危机的影响;其他城市圈的竞争;政策性的壁垒和垄断。

三、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一)总体思路

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梯次发展、突出龙头、各有侧重。

该项目研究梯次发展的顺序是:第一梯次毫无疑问是武汉;第二梯次是黄石、鄂州,这两个城市是除武汉市外城市化发展步伐最快的两市;第三梯次是仙桃、潜江。这两个城市产业结构趋同,工业化发展态势趋好,人均GDP和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仅次于武汉、黄石、鄂州;第四梯次是咸宁、孝感、黄冈、天门。这四个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压力大。突出龙头就是突出武汉市在城市圈的核心位置和功能,充分利用要素聚散优势,巩固发展大交通、大流通,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及辐射力。各有侧重是指城市圈内其它8个城市的发展应各有侧重:黄石、鄂州两市的工业基础较雄厚,在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应注重制造业的服务分离,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仙桃、潜江两市工业发展态势趋好,但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一方面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发展壮大各类消费性服务业;咸宁、孝感、黄冈、天门等四个城市则以壮大各自经济实力为主,接受武汉市的辐射,搞好产业对接,共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二)基本原则

该项目对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五项原则,具体如下:

1、资源基础原则

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城市圈内各个城市由人才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等优势引发的产业优势及其对潜在优势产业的影响,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2、辐射带动原则

现代服务业作为武汉城市圈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充分发挥核心城市——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其服务空间辐射至城市圈内其他八市乃至更为广阔的地域,以此为基础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3、区域一体化原则

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创造区域平等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包括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环境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通过坚持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区域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通过建立区域市场一体化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确保商品和服务顺畅流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通过建立基础设施一体化机制,加强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条件,使区域发展环境匀质化;通过建立环境一体化机制,实行污染收费政策,共同治理区域环境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一体化,实行科技成果共享,推动科技创新。

4、产业集群化原则

围绕城市功能转换,加强布局规划,聚焦强势行业,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带,进一步优化武汉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以集聚区、集聚带为抓手,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

5、重点突出原则

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包括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咨询业、商贸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现代物流业、住宿与餐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多种门类。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本着“三突出”的原则:即突出重点行业、重点招商领域及重点项目。突出重点行业有助于凸显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并有助于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突出重点招商领域及重点项目是实现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重点发展领域

1、努力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以武汉市为中心,采取优惠政策,发挥建设大道——王家墩金融区的集聚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将其区域性本部或分行向金融区集中、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和集合效应。以区域性的“汉口银行”为依托,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抓住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的有利形势,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武汉金融业的辐射功能。同时要大力鼓励金融创新,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2、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中心

以武汉城市圈现有交通网络为依托,加快完善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圈公路网、铁路网、水运和航运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抓住一体化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组建与发展具有产权多元化、市区域化、管理专业化、运作国际化特征的现代物流企业。坚持培养、引进和转型相结合,加快发展几个现代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引进国际型物流企业在武汉城市圈设立区域总部。[8]

3、调整和优化商贸业结构

武汉城市圈应对商贸业进行业态、布局和管理三方面的结构大调整。业态调整要加大力度,为新型业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潜力巨大的连锁业向经营规模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商业布局上,要重点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和专卖店。在具体地域上,要积极发展新建居民住宅区和近郊的网点,在绕城公路以外建设大型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在商业管理方面,要在大中型商贸企业普及POS系统,推广MIS系统,促进商贸企业的现代信息化管理水平。

4、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建设一体化的武汉城市圈,迫切要求在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上、在以信息一体化推动产业一体化上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努力实现武汉城市圈信息服务业的适度超前发展和率先一体化。一方面要以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为突破口,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科技人员自主创业,发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各类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形成武汉市信息资源和需求相适应的、高成长性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向周边城市的辐射和扩张,鼓励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在周边城市发展业务,带动当地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5、优化发展文化旅游业

武汉城市圈应加快旅游品牌形象、旅游规划、项目招商、开发建设、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和促销手段、旅游市场及投诉处理等八大一体化,以武汉为龙头,不断拓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双边和多边旅游交流与合作,整合圈内资源,不断开发新产品及统一促销办法。尽快编制“一体化”实施规划,确定建设重点、建设时序,有步骤地予以推进。

(四)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规划

在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的布局上,项目组提出了“一核”、“四中心”的建设规划。“一核”,即以武汉市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业核心区,主要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商贸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四中心”,

指的是:由黄石、黄冈、鄂州组成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主要产业包括冶钢、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由仙桃、天门、潜江组成的消费性服务业中心,主要产业包括教育培训、休闲游乐、商贸等;以咸宁为中心的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主要产业包括旅游休闲、高科技研发等;以孝感为中心的信息产品制造中心,主要产业包括信息产品生产、软件开发等。

三、武汉城市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措施与政策

该项目组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咨询建议:

1、转变发展观念

武汉城市圈的各城市应该尽快转变发展观念,一是要树立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观念,要把城市圈当作一个整体,全面考虑每个城市的资源状况和已有的发展优势,合理地进行产业布局,促进整个城市圈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社会的共同繁荣,而不能单打独斗,盲目地进行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二是要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突破那种认为资源节约、生态环保与加快经济发展难以兼顾的传统观念,突破那种先建设再治理的落后发展观。不要一味地关注短期利益,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坚持可持续的发展。

2、完善协调发展机制

统筹研究制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突破体制、机制和人才等制约瓶颈,通过强化宏观引导,努力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多层次联席会议,如市长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对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财税、金融、招商引资、环保、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进行统一协商,实现政府间的高效协同推进;组建具有一定行政等级和实权的武汉城市圈建设管理委员会,赋予并强化其对各城市总体方案和各种专项规划的协调权、监督权和实施权,综合解决武汉城市圈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3、加快产业调整

科学制定符合武汉城市圈发展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分层次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规划的布局导向作用,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引导资源要素向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区域集中,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推动各市的现代服务业的分工合作,实行差别化发展,优化城市圈现代服务业布局。

4、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人才,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化和智能化水平。高等学校应该紧密贴近市场,创办一批如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物流配送、物业管理、金融、保险、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专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素质、有实际业绩的服务人才来武汉创业,使我市服务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为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加盟现代服务业,政府应允许现代服务企业对发明、专利和专有技术作价入股,使拥有者取得合法权益。

5、加强市场监管

加快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服务业市场行为。对服务业的行业标准、服务范围、价格收费、产权管理、奖惩办法、职业道德、纠纷仲裁等做出明确和合理的规定,建立健全服务业的监管、调查、统计、信息发布制度。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力度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全面清理无证照经营,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文明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面对服务业的功能作用、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6、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拓宽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电信、金融、商品流通、社会中介服务、旅游等领域的开放程度。采取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等国际通行引资方式,着力吸引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总部、现代服务业企业和品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提升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带动服务业整体需求和发展。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间在金融、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合作,全面促进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从以上成果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的实施开展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使研究落到了实处,发表了具有影响力的成果,产生了效益,同时也在实践中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