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出台《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在高校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修业年限最长可延至8年,对完成规定学业的学生及时核发学业证书,按学期审核学位授予资格、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弹性学制并非新鲜事,在国外学校是一种惯例。在国内也并非孤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高校提出实行弹性学制,短可3年毕业,长可6年毕业。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弹性学制在国内的实践走了样,许多高校面临行政管理制度上的障碍,只是将弹性学制体现在“学年学分制”管理上,“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有名无实。如何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破解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教育窠臼,显得尤为必要且紧迫。山东此次试点勇气可嘉,既呼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局势,亦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务实举措。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呈递增状态,就业形势日趋复杂严峻。从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看,实行弹性学制,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进而以创业带动就业,乃大势所趋。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弹性学制也不例外。破冰前行的弹性学制,如何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做到创业与学业科学结合,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业质量,真正为学生发展负责,还要未雨绸缪,及早做足准备功课。
就助推大学生创业而言,弹性学制只是一种载体和手段,如何改进创业教育才是关键所在。高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开展多样的创业实践,方是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换言之,弹性学制之外,更应注重创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理念、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使未来创业者具备良好的智商和情商。
对教学主体学生而言,如何用好自我管理的自主权,把握好创新创业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依然任重而道远。古往今来,虽不乏比尔·盖茨、乔布斯、陈士骏等弃学有成的榜样,但要知道名人的成功并不具备复制性。“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看似光鲜,实际上多受技术、资金、场地、经验等多种因素限制,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不少创业学生耽误了学业,有的甚至肄业退学。当前,大学生因创业而耽误学业,主要是过于强调创业热情而缺乏理性分析,过于迷信创业实践而轻视理论学习。其实,协调处理创业与学业的关系并非不可得兼,前提是高校要科学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业的重要性,将创业建立在学业顺利进行的基础之上。
可以预期,随着创业教育、管理、服务、扶持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创新的洪流中,掀起新一轮创业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