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关于实施“重点特色学科项目”的意见》《关于继续实施“优秀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是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的新部署,要将“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该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重点建设机制,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目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针对于此,记者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马陆亭和云南大学高教研究院教授罗志敏进行了深度对话。
记者:为什么终止“985”“211”工程,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怎样的发展阶段?
马陆亭:首先要说明的是,“985”“211”工程等都属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有增有减是正常现象,这是由国家财政预算体制决定的。
终止的时代背景是项目、称号出现了固化,导致竞争力、活力、示范性减弱,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建设模式一直是我国高等学校建设的一大政策路径,从全国重点高校到“211”和“985”建设,在思路上一以贯之,而到“2011计划”开始有所调整,是为了去除“千校一面”、封闭固化的弊端。我认为,此次国家将“985”“211”工程统一纳入“两个一流”建设的目的,与前者相同。
记者:“985”“211”工程在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马陆亭:“985”“211”不仅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而且也使一批高水平大学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名校。可以说,过去重点建设项目的积累,为我们今天开展“两个一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如何评价“985”“211”工程的得与失?
罗志敏:“985”“211”工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我国高等教育影响最深远的两项政策。应该说,在当时我国急于追赶世界高等教育先进水平、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但资源非常有限、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实行以政府对高校进行“身份认定”为基本特征的“985”“211”工程,很有必要。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意志”,以“中心—外围”的大推进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源,人为扶持少部分高校,通过一部分高校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985”“211”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凸显。其一,它导致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难以改变的“差序格局”。这使得不同区域的高等教育、不同大学之间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其最终的结果是,那些处在高等教育系统顶端的大学永远没有被后者赶超的后顾之忧,而处在低端的地方高校则几乎没有可能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处境。其二,弱化了高等教育市场竞争。“985”“211”大学是在一轮又一轮项目认定的基础上,通过“资源配置的剪刀差”形成的,而非通过学术、教学上的相互竞争。其三,高校依附政府的倾向非常明显,使得高校缺乏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勇气和意愿。
记者: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在这一目标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新一期国家工程,以带动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马陆亭:去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确切的时间表,包括三个阶段的具体建设目标和五年一轮的建设周期。阶段目标在时间段、内容项上既是递进,又是并进的——既存在从行列到前列、从少到多的递进,又存在大学、学科和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并进。量变引发质变,最后形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局面。这说明,“两个一流”建设既瞄准高端,又对梯队有引领和带动作用,最终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这也有助于引导各高校寻求自己的办学目标,鼓励和支持差别化发展。
记者:当前,“两个一流”建设的核心工作是什么?将给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腾飞带来哪些影响?
罗志敏:“两个一流”建设的核心工作,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建设要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培养优秀人才。第二,以“办学绩效”为杠杆。要突出绩效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要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同时在资金分配方面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和办学特色。
这一政策要得到有效推行,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我们将从“以校为王”走向“以学科为王”。如今后的高校招生,一所“985”高校整体的录取分数线很可能还要低于一所普通院校强势学科的录取分数线。同时,我们或将从“大者通吃”走向“特色取胜”。如在办学经费方面,一所综合性大学所获得的国家财政经费支持很可能还赶不上一所单科性院校。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