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电子阅读时代:你还借书看吗?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27浏览次数:806

“你上次借书看是什么时候?”面对这一问题,不少受访者给出的答案都是,还在上学的时候……

如今,随着电子阅读越发普及,共享图书等新形态的平台也正在探寻发展之道,还有多少人会去图书馆借书看?借书的行为是否真的已经过时了?

上次借书看?“上辈子吧”

针对借书的话题,近日,中新网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机采访了近30人,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年龄不尽相同,对读书的需求也无法预知。

在这些人中,仅有四个人还保持去图书馆借书的习惯。而大多数人上次借书还是在上大学或中小学期间,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上辈子”……

在江苏苏州工作的王宇今年夏天刚研究生毕业,他上次去图书馆借书,是因为要写毕业论文。

看书途径变多,借阅只是一种

对于不再借书的原因,王宇对中新网记者坦言,“因为在规定时间内看不完,又嫌麻烦不想还,而且现在图书的获取途径很多、很方便,不仅仅是借阅这一个途径。”

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余欢也对记者表示,“现在更多的是买书看,或者用iPad、Kindle、手机App来阅读,现代社会都是讲究利用碎片化时间。”

一些调查报告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余欢的看法。《亚马逊中国2017全民阅读报告》显示,电子阅读普及率呈上升趋势,阅读过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比2016年上升6个百分点,达90%。

报告称,64%的受访者认为电子阅读帮助提升整体阅读量,电子书的便捷性让碎片时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他们为何还坚持借书?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首都图书馆,试图从仍在图书馆借书看的读者那里,了解他们坚持借阅纸质书的原因。

在文学类图书的借阅区,记者见到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王慧,已经60岁的她手中拿着两本小说,在琳琅满目的书架间游走。

王慧告诉记者,退休后,她大概每两周来图书馆借一次书。“电子书看起来费眼睛,还是纸质书对我来说更适合,也更习惯。”她说。

28岁的浙江人胡昕当天刚刚办好借书证,北京是她展开新工作、新生活的第三座城市。胡昕告诉记者,每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在当地的图书馆办理一张借书证已成为她的必选项。

“看书是我的一大爱好,借书更是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每个城市的图书馆都有当地独有的风格,能感受到不同的城市文化,借书证也能成为我在这儿生活过的一个回忆。”胡昕说。

书店也可以借书

图书馆的借书证是胡昕未来打开一座城市记忆的钥匙,而对于在北京国贸地铁站附近写字楼里的上班族来说,他们也渴求在繁忙中找到可以歇脚和沉浸的港湾。

一家名为“字里行间”的独立书店就开在了其中一幢写字楼的地下一层,它是27岁的陈峰经常光顾的“私藏”。在附近写字楼里工作的陈峰无论是日常下班后,还是在周末闲暇之余,总会逛逛这家书店,找一本书、一个座儿,喝一杯咖啡,阅读一段时光。

陈峰告诉中新网记者,“字里行间”吸引住他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借书看。在这里,花一些钱办理一张会员卡,会员的功能包含了一定价格的图书借阅和数十张饮品赠券。

“能借的书很多,只要在指定的价格范围内,甚至是那些还未拆封的新书,都可以借。”陈峰认为,和图书馆相比,书店的图书更新换代更快,而且位置一般都在商场、写字楼里,更容易把看书融入到吃饭、逛街的闲暇时光里。

字里行间书店运营部经理冯佳德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一组数据,他表示,该书店的借书业务从2010年开始,在2016年实现了40万人次的借阅,年借阅图书约80万册。

“借书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图书销售量,但能更方便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还可以刺激其他商品的关联销售,比如文创、饮品及书店内其他文化类的增值服务。”冯佳德说。

除了独立书店外,传统书店也在寻求业务上的更新。据媒体报道,浙江、江苏、安徽、内蒙古等地的一些新华书店都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借书业务,一些地方的市民只需办理相应的读书卡,即可享受免费的借阅服务。

借书过时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确有受访者提出“借书已经过时了”的观点。然而现如今,物流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的越发便捷,为一些新形态的借书方式提供了突破的可能。

哈尔滨人陈东赞就是这种新形态的试水者。从微信公众号起步,到如今适用安卓手机的App上线,陈东赞在2016年3月创办的借书人平台顾名思义已为不少人解决了借书之困。

根据借书人微信公众号上的借书规则,借书人平台服务目前只收取借书时的服务费(包快递费)和押金,押金一般等于图书定价,还书后全额退还,服务费=起始价+押金*费率,各省份起始价在7-15元不等,费率在2%-10%不等。还书时需自费邮寄到还书指定地址,或自行转借给他人。

陈东赞告诉中新网记者,借书人的目标用户就是爱看书、爱看纸质书的人,全国哪怕有1%的人喜欢看纸书,就是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

“我们跟图书馆不一样,图书馆是有什么书,读者才能借什么书。”陈东赞表示,借书人的模式正好是相反的,用户不借的书,他们就永远不会采购;只要有一个人提出借阅需求,这本书就可以循环借阅下去。

共享图书:让书籍流动起来

 借书人平台这一年多的发展,让陈东赞看到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点,借书人的用户服务群也积攒了近2000名用户,偶尔会有人在群里了解在该平台借书的方式,借书人平台更是被媒体直接贴上了“共享图书”的标签。

“在我们这儿借阅是不限时间的,更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跑去图书馆借书,下单之后,用户只需要等书送到手里。”陈东赞认为,当今年轻人喜欢网上购物,加上城市交通复杂,来回跑一趟图书馆耗时又耗力,图书馆借书往往又有时限,借书人正好能和图书馆形成互补。

不过,陈东赞很明确,借书人平台离真正的共享图书还有一定距离。在他看来,所谓共享图书是要把人们家中储存的、不再阅读的书籍重新流动起来。

“比如,这三本书你已经读完不想要了,但又不舍得扔,你可以把这些书交给我们,再从我们这里换你需要的书。”陈东赞称,随着借书人的圈子越来越大,用户已经开始提出这方面的需求,但开展这样的业务需要平台具备一定的信用度。

“用户建立了对平台的信任,才会放心地把书拿出来共享。”陈东赞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汤琪)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